80多億“紅包大戰” 微信支付寶爭奪移動支付領導權
上一條:高通認領60億罰單 專利“反授權”時代終結下一條:2015年全球金融市場風險顯著提升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1日訊 2014年,微信紅包活動在過年的短短幾天就形成了火熱的局面。2015年春節尚未來臨,微信與支付寶的“紅包大戰”已然打響,為爭奪移動支付領導權,雙方已過招多個回合。
一場由“紅包”引發的戰爭
2月2日12時左右,支付寶錢包內的紅包功能,增加了微信、朋友圈、qq和qq空間的分享入口,以“退一步”的方式登陸了微信。
2月2日晚間,微信就屏蔽了支付寶紅包分享鏈接,在用戶嘗試將支付寶紅包分享至微信時出現“由于分享內容存在安全隱患,無法分享至wechat”的信息。隨后,微信以其涉嫌惡意營銷為由進行了聲明,并首次強硬放話:“等什么時候阿里接入了微信支付再來談”。與此同時,眾多商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設的店鋪也無法使用支付寶收付款。
2月3日,支付寶開通口令紅包繞過微信鏈接限制,即用戶將紅包分享到微信或qq時,支付寶紅包會自動生成一張帶有數字口令的圖片,用戶可以直接在微信、朋友圈、qq分享這張帶有口令的圖片。打開支付寶錢包輸入口令,用戶就可以搶紅包了。
隨之而來的,是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遭遇“封殺”,連網易云音樂也隨之“躺槍”,其音樂內容無法通過移動客戶端被微信用戶分享到朋友圈。
2月5日晚間,微信發文將徹底清理平臺上違規發紅包的行為。
2月9日,據支付寶人士透露,支付寶官方微信分享到朋友圈的內容已經被屏蔽,只有自己可見。對此,微信相關人士回應稱,這種偶然事件有可能是中了朋友圈保護機制,微信沒有專門屏蔽支付寶官方微信號。
各方爭執 輿論場同樣熱鬧
截至發稿前,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有關問題聯系騰訊微信公關部相關人士,其并未做出回應。記者查閱相關報道顯示,2月9日,微信宣布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送出金額超過5億元的現金紅包以及超過30億元卡券紅包。
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支付寶相關人士,他們表示,針對微信的屏蔽行為,支付寶及時開通了口令紅包,雖然步驟上麻煩一點,但是因為該方式用戶會覺得新鮮,也比較樂于嘗試,因此對有關業務影響不是很大。再談到接下來的活動時,支付寶方面表示,2月9日,他們已經在微博和公眾號等平臺發布消息,宣布從小年夜(2月11日)到正月初一(2月19日),與品牌商戶一起向用戶發放約6億元的紅包。其中,現金超過1.56億元,購物消費紅包約4.3億元。但是截至目前,微信公眾平臺開設的店鋪仍然不能使用支付寶進行收付款。
媒體報道表示,網易云音樂聲稱不怪微信封殺:“我們沒什么緣由好抱怨的,畢竟那是他們的地盤。他們有自己的音樂應用,他們也不想失去市場份額,他們還要靠微信來彌補遺失的社交基因,他們有自己的理由!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游云庭認為,騰訊的自由應當是在不違反法律規定前提條件下的,但騰訊在微信里屏蔽了支付寶、蝦米、網易云音樂實際違反了多部法律法規,影響到了數以億記的個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表現如下:其一,上億用戶的消費者權益被侵害。其二,對被屏蔽的軟件構成不正當競爭。其三,屏蔽競爭對手軟件涉嫌壟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燒錢大戰實為爭奪移動支付領導權
騰訊系和阿里系旗下的其他應用也紛紛加入紅包大戰中。其中手機qq將從2月11日起發放30億元紅包,微博預計將有10億元紅包。這意味著在今年春節期間,將有至少80億元紅包資源來襲。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同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燒錢大戰一樣,此前微信也封殺過快的打車的紅包分享,保留滴滴打車的紅包,如今的紅包大戰如同之前打車大戰的重演。但是無論微信與支付寶如何燒錢發紅包,歸根結底都是騰訊和阿里對其社交移動支付領域的布局。春節紅包目前是融合支付屬性與社交屬性的佳渠道。支付寶社交弱,支付能力強,發紅包可提高用戶粘性,口令紅包有助于提高支付寶錢包的打開率;對于微信而言,社交強支付弱,發紅包則有利于用社交優勢彌補支付短板,增加支付用戶數量。
但也有分析人士并不看好這種方式,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因為之前的燒錢而決出勝負,如果紅包活動繼續使用燒錢方式進行,可能會陷入膠著,并不一定有助于雙方進行未來的戰略性布局。

- 高通認領60億罰單 專利“反授權”時代終結
- 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將出臺 撬動國資系24萬億市值
- 2月十大經濟熱詞發布 "春節搶紅包"居首
- 江蘇省“三證合一”登記管理
- 我省在鎮江發出全省首張外資企業“三證合一”營業執照
- 政府工作報告134次提到發展 86次提到改革
- 國辦發文:加快構建眾創空間 推進大眾創新創業
- 銀監會為小微企業融資“松綁”
- 2015《政府工作報告》縮略詞注釋
- 國家醫保目錄大調在即 業界預計超八成藥品價格下降
- 5000億新增地方債發行管理辦法出臺
- 中西部城鎮化融資困局待破解 地方債配額不解渴 PPP推
- 李克強:商事制度改革要協同向縱深推進
- 銀監會推銀行理財業務改革 理財產品不再只賺不賠
- 京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全市首張個人獨資企業 “三證合一
- 不動產登記137條細則草案公布 明確資料查詢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