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兩手硬”換來經濟“穩增長”
上一條:李克強勉勵青奧會志愿者:向全社會傳遞道德力量下一條:8月南京房價環比再跌0.15% 已連續下跌三個月
這幾天,又一筆總額685萬元的資金,在丹陽市的財政系統走完流程,準備發放給15家工業企業,以獎勵他們過去一年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的優異表現。15家企業都是運行良好、規模效益俱佳的優質企業,給予他們現金嘉獎,堪稱錦上添花。
相對這些企業欣然受獎,位于該市珥陵鎮的江南面粉集團,則有重獲新生的喜悅。上個月,這家名噪一時的集團型企業,在行將破產之際成功重組。政府部門的及時介入和通盤協調,被企業上千名員工視作雪中送炭。
一邊推動順境中的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一邊果斷出手幫助困難企業擺脫險境,今年以來,丹陽市委市政府既注重“錦上添花”更著力“雪中送炭”。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這種“兩手抓兩手硬”背后,是“政府之手”對一方經濟發展的科學調控和精準發力,換來的則是成功“穩增長”。
據該市統計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丹陽全市預計完成gdp480億元,增長11.2%;1-7月份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48億元,增長8.6%;城鎮居民和農民可支配收入達20515元和10955元,分別增長9.4%和11.2%。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指標仍能處在合理增長區間,丹陽的“穩增長”令人刮目相看。
“來之不易”對照另外一組數據,或許更能看明白。隨著宏觀經濟的負面因素逐漸顯現影響,丹陽作為經濟發達區域首當其沖。由于各種要素成本激增,產品價格卻下跌,眾多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今年上半年,丹陽788家規模企業中,虧損企業達到161家,虧損面達20.4%;虧損額達2.52億元,同比增長9.6%。
資金問題是企業處境艱難的突出表現。丹陽市金融辦主任朱國興分析,由于銀根整體收緊,剛剛經歷一段擴張期的企業,普遍面臨資金難以為繼局面。加上部分銀行集中抽貸,民間借貸產生連鎖影響,不少企業從融資難、融資貴的懸崖上,跌入了資金鏈斷裂的深淵。
企業資金問題的集中爆發,勢必釀成區域性的金融風險,進而危及一方穩定和發展。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丹陽市委市政府果斷迅即出手,定大方向、設防火墻、打組合拳。
江南面粉集團是典型案例。這家輝煌一時的企業,有著產銷兩旺和極具品牌競爭力的主業,近年卻因過度多元化資金短缺、經營困難、瀕臨破產。如何助其渡過難關?數月前,丹陽市委市政府主動介入處置,在政府主導下,引進投資者,剝離不良資產,終力推企業重組重生。
今年4月,《丹陽市銀行業維護金融生態公約》出臺。5月,該市又制定《丹陽市防控處置企業經營金融風險應急預案》。隨著一系列、系統性的防控處置措施落地,企業的資金難題得到有效緩解。在一場極可能波及越來越廣的金融風險中,“政府之手”成了定海神針。
紓困解難同時,“政府之手”對經濟發展的另一種推動,也在發揮積極作用。利用政策杠桿撬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已是近年來丹陽抓經濟的常規措施。工業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優惠獎勵政策,出臺已有三個年頭,每年都有數百萬資金,直接獎勵那些節約用地的企業。時長日久,企業的節約運營和產業的集約發展,在該市深入人心。
今年5月,該市又制定出臺《丹陽市技術改造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企業通過不征地或少征地的方式上馬技改項目,多可獲得150萬元的設備補助。由此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零地、少地發展。
同月,《丹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項目推進目標管理的考核辦法》也正式出臺。一整套圍繞項目建設的獎懲措施,有效推動了該市的固定資產投資。1-7月,丹陽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85億元,同比增長25.1%;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78.42億元,同比增長28.1%。高強度、大手筆的有效投入,奠定了堅實的“穩增長”基礎。

- 李克強勉勵青奧會志愿者:向全社會傳遞道德力量
- 蘇州地稅四措并舉打好便民辦稅“組合拳”
- 存款大幅波動負面效應放大流動性風險
- 2014中企500強發布 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分列前
- 李克強: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
- 信用卡“管家”遭遇信用危機 相關銀行提醒有風險
- 句容局茅山分局塑“民生工商”品牌提升服務發展水平
- 國有銀行高管薪酬改革 將提速市場化運營
- 江蘇創出“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地方立法品牌 率先發展
- CPI漲幅創四個月新低 8月同比上漲2.0%
- 定增融資規模超去年全年
- 債市“大一統”:監管層醞釀非上市房企發公司債
- 面對我國專利存“泡沫”質疑 以“量”布局 提“質”增效
- 丹徒助推企業專利創新發展
- 不動產統一登記獲多項進展 24省份已啟動相關工作
- 地方GDP目標進入百日沖刺 抓投資成“速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