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利率以促進企業融資需求
上一條:江蘇52個部門曬"權力清單" 覆蓋10類共5647項下一條:APEC授權發布:習近平主持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講話
近日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多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中基礎貨幣供給的雙向調節,增加了監管層對宏觀經濟把控的靈活度,成為央行流動性管理的突出特征。雖然,扭轉中國經濟下行的局面不能完全依靠貨幣政策,但如何進一步有效地將貨幣政策效用傳導進實體經濟中去,一直為人們關注。
前三季度,央行頻繁操作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效果,從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上看,9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7%,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33%。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市場利率水平仍要央行進一步采取措施引導其下行。而央行始終沒有進行降息、降準的調整,這難免引起大家對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預期的討論。
企業無法承受當前利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日前舉辦的cctv2014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現在中國外匯占款規模下降,商業銀行存款增速回落,需要在必要時候對存款準備金率作出適度下調。他說,“目前希望融資成本下降,在銀行存款端就要作出一定調整,降低銀行存款的成本!
“現在降準意義不大!敝醒胴斀洿髮W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流動性較充裕,央行通過mlf投放7000多億元的流動性已經對降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替代作用。央行還是希望通過貨幣政策一方面釋放總量,另一方面希望在總量釋放過程中使得經濟結構更趨合理。所以,不是對所有商業銀行同步釋放流動性,而是強調定向性和差異性。
郭田勇認為,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升息的預期大增。央行礙于這些境外資本的問題,對降息的忌諱較多。但是,將流動性引導進實體經濟中去,才是當下中國貨幣政策需要做的。這就需要降低市場基準利率以促進企業的融資需求,并且提高社會資金的可獲得性。
目前中國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價格方面。降息,是央行較好的政策選擇。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同樣在峰會上發表了與郭田勇相同的看法。他提到,降息是現在實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客觀要求!皬臄祿憩F來看,規模以上經濟產出在放緩,總資產回報率回落到5%,收入增長已經降到5%以下,9月份利潤增長不到1%。這種情況下,利率仍維持在7%的水平,實際上大部分的工業企業是無法承受的!
中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從國際收支的角度認為,隨著貿易順差的收窄,中國亟須通過拉動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而降息就是提升內需的方法。她說,“今年中國增大的貿易順差是有點少,貿易摩擦如火如荼,我們這么大的體量不可能依靠外需!
屈宏斌認為,利率政策在未來總體是幾乎穩定的。在他看來,應對美國qe退出,存在大規模資本流出的可能,但在此時向上調息則與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相悖。他說,“中外之間的逆差現在依然不小。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本身就存在一種適度的逆周期調節的需要,而不應該是往上的!
據經濟基本面進行調整
央行的貨幣政策報告中,多次強調“預調微調”的調整方式。那么,業內人士對降息的要求是否有悖于央行貨幣政策基調?
屈宏斌對此表示,不要把小幅度利率的調整,看成是重大貨幣政策調整的一個具體內容。因為貨幣政策本身就是靈活的,所以,根據經濟實際需要對利率、匯率、準備金率等作出一些小幅度的調整,屬于微調,不應該將其固化。
他還表示,更大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針對性是未來貨幣政策新的挑戰。對于中國貨幣政策的調節理念,屈宏斌說,“在未來運行態勢發生相反變化,也可能會有固化的理念和思維,這對貨幣政策發揮靈活性和前瞻性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郭田勇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人們會認為降息的調整幅度比較大,但是,貨幣政策不能恪守教條,要根據經濟基本面的變化進行適應性調整!坝捎诮洕l展具有連續性,無論降息還是降準,只要是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的適時的調整都可以放在微調的范圍內!
他表示,過于強調前瞻性的調整,對經濟進行“超調”,那么,調整幅度會與經濟增長幅度有所偏離,這是不合時宜的。

- 江蘇52個部門曬"權力清單" 覆蓋10類共5647項
- 李克強:市場定價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的權利
- 雙十一黑色"刷單"產業鏈:寄空包裹躲電商審查
- 國家稅務局關于修訂《資源稅納稅申報表》的公告
-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
- 工信部確認將取消食鹽專營 鹽企將實現公平競爭
-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
-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
- 正回購二度縮量 利率再降20基點
- 《工資集體協商條例》穩步推進 地方版急盼頂層設計
- 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
- 新三板“轉板”政策待出 互聯網企業爭搶轉板第一股
- 習近平: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互動
- 11月中國非制造業PMI為53.9% 發展態勢總體良好
- 銀行理財資金將入股市是誤讀
- 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 南京企業享受改革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