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中國境外國有資產總量已不少于12萬億
上一條:兩措并舉 中國尋求在全球黃金定價上更多作為下一條: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稅收減免管理辦法》的公告
國資委主管的《國資報告》近日透露,中國境外國有資產總量已不少于12萬億元。這是近年來有關方面提供的境外國有資產數據最值得關注的一次。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按國資委提供的2013年底央企全部資產35萬億、境外資產占比12.5%的數據計算,110多家央企的境外國有資產總額約為4.3萬億。也就是說,此次披露的境外國有資產數量,相當于此前披露數據的近3倍。這也意味著,除國資委監管的境外國有資產,非國資委監管的境外國有資產還要遠大于國資委監管。那么,這些境外國有資產又都分布在哪些部門、哪些行業和哪些地區呢?
要想確保境外國有資產不發生流失,最緊迫的工作還在于先摸清境外國有資產的家底。否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據悉,國資委已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央企境外資產進行審計。關鍵在于,除了國資委之外,那些同樣具有境外國有資產監管任務的部門和地區,是否也要盡快對境外國有資產情況進行審計呢?不然,就算國資委的調查摸底和監管工作做好了,其他方面的工作不跟上,仍然會有很多漏洞。
在國有資產監管問題上,目前九龍治水的格局,是不利于國有資產監管的。要知道,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境外國有資產的數量和規模也會進一步擴大,能否做到心中有數、家底清楚,是最起碼、也最基本的要求。
在對境外國有資產進行審計摸底過程中,我們也希望更多地通過市場化手段,聘請國際上有影響、有實力、有信譽的中介機構,而不要任由企業選聘。不然,極有可能會出現虛假審計、虛假調查的現象。只有摸清楚境外國有資產的家底了,相關的監管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譚浩俊

- 兩措并舉 中國尋求在全球黃金定價上更多作為
-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研究提出個稅改革方案
- 2015年第48號:取消企業重組優惠政策審批
- 證券交易印花稅前五個月進賬近千億元
- 稅總規范納稅服務投訴管理,這些變化需要你關注!
- 關于《煤炭資源稅征收管理辦法(試行)》公告的解讀
- 專家稱全年CPI將低位運行 穩增長政策仍需持續發力
- 納稅信用評級你懂嗎
- 六成未完成半年目標 房企并購重組加劇
- 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熱點問答(上下)
- “克強指數2.0”回暖 經濟結構調整見效
- 保持定力 勇毅篤行
- 不動產登記證陸續發放再引關注 房地產稅何時征?
- 上半年地方GDP總量再超全國2.7萬億 差額逐年擴大
- 國辦:促進出口穩定增長 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
- 二季度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
發表于:2015.06.17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aragedor.com,版權歸鎮江百匯財務管理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