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良:打好改革創新與宏觀調控組合拳
上一條:六部委發文松綁房地產“限外令”下一條:如何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復雜形勢,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4月份以來經濟運行積極因素增多,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在繼續實施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把短期穩增長政策、中長期改革、結構調整政策結合起來,注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平衡,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有進。
“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穩增長、調結構的宏觀調控作用,是今年上半年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關鍵!弊毩颊f。
穩增長首先是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一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取消、下放了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商事制度不斷完善。二是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降低民間資本準入門檻,5家民營銀行獲批營業。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進展,市場決定資金價格的機制初步形成。三是價格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政府定價目錄大幅度減少。同時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這些改革舉措,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有利于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其次是發揮穩增長、調結構政策的作用,宏觀調控更具精準性。
針對需求不足的問題,國家加快推進重大投資工程和消費工程包項目建設,同時促進投資結構和消費結構調整優化,取消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環節稅,完善出口退稅和貿易便利化。
針對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和實體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自去年11月以來,4次降息、3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利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利率下降;政策組合使股市恢復了融資功能,上市企業資產負債表得到改善。
針對地方政府負債率高和財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問題,開展了存量債務置換,出臺融資平臺在建項目的續貸政策,積極推進政府企業合作模式(ppp)。對地方政府怠政、懶政進行問責,加強督導檢查和簡政放權,財政支出進度加快,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增強。
祝寶良表示,改革舉措和宏觀調控政策的組合實施,使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作用的市場環境和企業、個人的微觀行為發生改變,資本市場活躍,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改善,創新活力增強,社會信心提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需求的拉動作用明顯提高,部分緩解了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更要理性、客觀、全面地認識經濟存在的問題,傳統經濟仍處于增速放緩之中,新經濟增長動力僅是初步顯現,產業和區域分化加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依然困難,經濟運行效益尚未改善,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不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具有巨大潛力、巨大余地和巨大韌性,仍具備保持7%左右中高速的條件!弊毩颊J為,考慮到經濟政策有一定的滯后影響,今年以來出臺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舉措在下半年還會繼續發揮作用,我國消費需求會保持穩定,基礎設施投資、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此外,下半年世界經濟總體有所改善,下半年我國出口將會好于上半年。
“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7%左右,有把握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弊毩颊f。

- 六部委發文松綁房地產“限外令”
- 三部門發文:購買二套房首付最低比例降至20%
- 注意!10月1日起新設企業無需再辦稅務登記
- 工商總局:電商大促10月1日起不得限定退貨條件
- 潤州區市場監管局四舉措抓好“財富”類公司非法集資風險排查
- 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跌 市場冰火兩重天
- 國務院穩投資再度減稅50億元 年內三次減稅超450億元
- 中國步入資本輸出時代 超七成在外企業盈利
- 習近平: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第一要務
- 馬云正面PK王健林 大佬入局:體育產業藍海變紅海
- 專家:WTO擁有最惠國關稅 不太可能會被TPP取代
- 專車新政"偏緊"格局初定 新進入者已無機會
- 發改委:汽車反壟斷指南初稿10月底前有望完成
- “神通征信”破局小微企業融資難
- 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初現
- 財政部:四大行業營改增方案正在完善 將適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