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步入資本輸出時代 超七成在外企業盈利
上一條:習近平: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第一要務下一條:國務院穩投資再度減稅50億元 年內三次減稅超450億元
2014年,中國的fdi(外商直接投資)與odi(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實現流量的基本持平,這也意味著,2014年或成為中國“資本輸出”元年。
昨日(9月17日),《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首次在京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吸引外資僅差53.8億美元,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
“在我國外貿工作中,對外投資是一個亮點,這和我國的發展階段有關,我們國家到了一個資本輸出的階段!鄙虅詹繃H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表示,“我們統計70%左右的在海外的企業還是盈利的!
據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及咨詢服務機構安永估計,中國未來5年對外投資應該會保持10%以上的增長,或達10%~15%區間。而今年前8個月的對外投資情況,亦呈現佳績:今年前8個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734.3億元 人民幣 ,同比增長18.2%。
去年虧損企業不到23%
中國企業境外求生的本領怎么樣?商務部官員表示,“比較滿意”!2014年,境外投資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為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業占了77.2%,虧損的占了22.8%。中央企業2000家境外企業當中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業占74.4%,虧損的占25.6%!睆埾虺勘硎,“因此可以有一個基本的結論,中國境外企業經營狀況總體還是良好的,我們對這個數字是比較滿意的”。
而面對這些“出!敝械闹袊髽I艦隊,該如何在政策協調與企業行為間找到平衡點?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海外直接投資規模的急劇膨脹也帶來風險的快速積累,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的企業海外擴張可能蘊藏的風險,盡管我國擴大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工具覆蓋面,但因此就指望能夠覆蓋全部政治性風險是不現實的,而企業如果過度依賴政府出面事前防范風險、事后化解危機又會弱化其生存能力。
梅新育說,“‘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實現順利前進,不要由于急于求成而不慎從‘先驅’變‘先烈’”。
國務院參事湯敏此前撰文指出,其調研發現企業對“走出去”有很多困惑,對國外環境、法律、社會、文化了解不夠,特別是國際化專業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內部管理機制跟不上等,而這也是其他地方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對此,湯敏認為,應把建設境外工業園區、經貿合作區作為幫助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加強制度設計和財政支持,鼓勵我國地方政府同承接地政府合作設立工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
對外投資還將保持增長
張向晨表示,為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水平,商務部正在不斷深化境外投資管理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減少審批,大大簡化了審批流程和審批數量,相比上年,企業對外投資件數增加了3952件,同比增長了64.9%。而在風險控制方面,商務部正在努力完善多雙邊保障機制,推動和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合作和勞務合作等政府間的協定,來解決企業“走出去”遇到的法律問題。
2014年中國fdi與odi首次實現流量的基本持平,或標志著中國已進入“資本輸出”階段。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了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按三次產業劃分,投資流量占比分別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產業存量占比分別為1%、24%和75%。投資存量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行業有4個,依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上述4個行業累計投資存量達6867.5億美元,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77.8%。
“我們現在接近一個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平衡點,但是離那個平衡點還有一段距離,從總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對外投資會超過吸引外資,具體會是明年或是后年,我們只能是看具體的數據!睆埾虺勘硎,“從趨勢上來分析,中國已經過了吸引外資的高速的或者超高速的增長期,我們現在說是到了一個平臺期,如果比較一下最近幾年數據,就會發現我們吸引的外資大概都在1200億左右,有時候上下3到5個百分點,但是我們對外投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這個勢頭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保持下去,國外的經濟環境復雜,會對一些投資的行業比如采礦業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在其他領域,外國資本投資的需求仍然是旺盛的,比如基礎設施、制造業、服務業。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勢頭仍會保持下去!

- 習近平: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第一要務
- 馬云正面PK王健林 大佬入局:體育產業藍海變紅海
- 專家:WTO擁有最惠國關稅 不太可能會被TPP取代
- 專車新政"偏緊"格局初定 新進入者已無機會
- 發改委:汽車反壟斷指南初稿10月底前有望完成
- “神通征信”破局小微企業融資難
- 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初現
- 財政部:四大行業營改增方案正在完善 將適時推出
- 稅總解讀境外所得簡易征收和抵免管理
- 農產品價格改革要統籌兼顧
- 11月起9種常見行為入罪 朋友圈發假消息可判7年
- 鄭永年談“十三五”去過剩產能:摒棄GDP主義
- 房企凈利率下滑至歷史最低 進入中低利潤行業范疇
- 機構預測10月CPI漲幅難超1.5% 負利率暫不會出現
- 促進養老業發展 全國多地推進養老機構保險全覆蓋
- 權威專家解讀十三五中國經濟“合理區間”